我在這兩年聽到「抹茶山」這個新名詞(註一)在社團間傳開,原來同一個四月天,2012年的稍晚我去過了一次,而山頂當時被稱為另一座 「聖母峰」。
抹茶山。
預定的日期和行程是"桶後溪探源"的,因故(註二)推遲到五月份,臨時改行程為抹茶山。這樣也好,就戶外散散步~
D日~
清晨五點,下了陣陣小雨,沒想到七點雨停後天氣轉好;七點多拎著背包出門就可以從容赴約,因為集合地點在綠線的捷運站出口。
一車四人,經過壅塞的國道三號轉往國道五號,一路順暢地到達礁溪,導航往五峰旗瀑布,車停路邊後下車整裝,等羅東來的一位山友一起去走熱門的「抹茶山」。
這像市集道路的盡頭就是登山口...
在等待隊友的同時,很優閒的拿相機拍照,也享用芮謹的羅東美食-~
棕櫚樹被抱了,兩相共生。
羅東美食。有點像蟹殼黃,鹹酥餅,雖然形狀和溫度都不如剛出爐的狀態,但仍是好味道。
久違的天主堂
我們沒有停留,直接繞越其上方的產道,續行
指標,挺特殊的顯示方式,也表示只有一條路上山。
4K 通天橋首前的步道碑林,我之前來未曾見過,聽說這兩年立的。
一位自稱"很會拍的"山友邦我們拍的團照。
通天橋(步道4K),距離山頂(步道終點)還有1.6公里,爬升400公尺,會流汗和有感登山的區段,是從過了通天橋之後的涼亭與五星級廁所開始...
闊葉根節蘭,一整片,煞是壯觀
得子口溪的流瀑
在1K處洗水果
能想像是平日的抹茶山嗎?遊人如織呢~
觀景平台上耶穌釘上十字架的雕像
由此可遠眺蘭陽平原;當然最美的是如抹茶般的青翠山景。
聖母山莊,聽說已經整修完善,和當年(2012)的不堪模樣不能同日而語了。
聖母像
春天的山景,和其他季節有著很大的不同之處就是萌萌的樣子,還有山頂低溫十五度C,要加外套哦~
下山順訪五峰旗瀑布
返程,在路旁買了番茄,是當地越來越少的桃太郎番茄,又稱溫泉番茄,並趕在雪隧塞車前回台北。
後記:
一、這條原屬於山友間(登山、健行社團)分享的路線,如今已經是普羅大眾親山的路線了。
二、都有機會前來親山是好事,尤其像現在疫情爆發的期間,迎面而來的或是在山頂聚集的很多年輕人,在這樣的非假日裡,不在學校或工作崗位上,而和我們同在一片山林裡,他們或者是在家自主學習的學生,亦或者是在家上班的企業員工,分散工作地點的各種情況有了額外類似假期的空檔出遊;我覺得,能見到不戴口罩的同胞,就只有在這樣的戶外了,講究社交距離並不刻意,但疫情同樣可怕,同遊山林暫放下都市的種種出來戶外透透氣,卻真的成了日常的必需。
行程/時間分劃:
10:10 登山口起登;
12:00 登頂,聖母山莊觀景平台;
13:00 下山,往五峰旗瀑布;
16:00 國道5號高速公路(經雪山隧道)回台北。
註釋:
註一:
從聖母登山步道的終點聖母山莊或觀景平台間的步道上看到山頭滿佈了箭竹,就像是鮮綠色、一球一球的,或風吹時如流動的抹茶冰淇淋般的景觀,因而得名。
註二:
依據新聞陳述:失事黑鷹殘骸尚未清理 渭水之丘旁烘爐地山步道入口禁入延至4/30
原文網址: 失事黑鷹殘骸尚未清理 渭水之丘旁烘爐地山步道入口禁入延至4/30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203/1636960.htm)來自:| ETtoday社會 | ETtoday新聞雲
因此,將行程變更改走抹茶山。